作為邊爐鬼,同時又是無辣不歡的人,我常常跟說自己很快不是胃癌就是鼻咽癌。 比起兩年前130磅,現在160磅,我也不想探討原因了。上兩年在嶺大做了個體齡測試,是29歲,我!^%@**^!&^~&。老實說,如果要減肥,實際上不需要太過節食,只需要戒零食、台式飲料,平時晚飯吃兩碗飯,變作一碗,加上適當帶氧運動,作為年青人,其實不出一個多月,要瘦10磅8磅其實是輕而易舉的。不過,現在做甚麼事都實在不介意別人看法,好處太多,但壞處就是始終沒動力減。

  那這次開始這個目標,目的只是找些目標達成罷了。年齡可以老,心態卻要永遠保持年輕,這是歷久常新,不會錯的話。我希望保持體格年輕,心態年輕,就是這麼簡單。第一次,就這樣在學校CPD健身室開始了,但願不會半途而廢。

Cheng Pok Fun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利申,我一向敬重和欣劉德華。為免衝動說話又產生偏見,整理了一星期的思緒,嘗試紓發一下感受。

 

劉華為團結基金站台,支持在東大嶼山填海計劃,一眾網民瘋狂圍X稱「好失望」,好像他們的偶像成為了強姦犯似的。筆者不再想用「藝人定偽人」角度切入,因為從來這都無關宏旨。首先,香港人是痴線的,選港姐問人政見,選議員就睇相貌。不談政治就人政治冷感,講政治就被圍X。我明白,藝人也有基本的道德責任,但只不淪落到王晶之流,不太過份,就夠了,何需要當聖人呢?

說回那廣告片,如果有認真看過的人,應相信劉華是真心想香港好的。那你會問,為何華仔會支填海呀? 其實就是不理解現今香港狀況啊。他知道年青人買不到樓,香港又看似無地可用,便貿然支持填海計劃,邏輯好正常。以前的人是這樣想東西的:經好可以解社會問題。這個觀念尤其可以在上一代經歷過80年代經濟起飛的香港人上反映,因為他們的年代事實上事情是這樣簡單。沒樓住,那就起樓吧。劉華不能理解,香港之所以如斯田地的根本原因。每日150單程證,哪怕基本法明確指出「 進入香港特別行政區定居的人數由中央人民政府主管部門徵求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的意見後確定 」,哪怕香港人已經怨聲載道,港府仍然倒行逆施,不收回單程證審批權,迎合主子旨意 劉華只是被「擺上枱」的第一人,你難保下一個就是周潤發。所以,好心啦,黃絲可踏實D做人,別亂冠「民間特首」稱號? 形象好,就是「特首」,直到人家說你不中耳的話刻反枱,批人家是「千古罪人」。其實只是顯示你的幼,當政治是玩泥沙。再,我又不明白蘋果網民是甚麼心態---蘋果日報在FACEBOOK貼出劉華為團結基金站台的新聞,你們留言瘋狂圍X; 團結基金在蘋果賣廣告,你們視而不見,可見雙重標準,亦反映出這幫人只是為撐而撐,為反而反,朋黨先行,毫無道理可言。

申明立場,本人絕對反對填海建樓。首先我是十分不環保的人,所以不會跟你說環保問題。要說的除了上述提及的單程證根本問題,令政策便宜了中国人, 還有你看看團結基金的董事,有幾多是和地產商有關係的? 一切水落石出,單是這樣便足夠舉腳反對。再者,香港是真的無地可用?

理性是所有人應上的課。分清劉華和王晶,分清對方是出於善意,還是吮癰舐痔,我們才群起而攻之,好嗎?  

Cheng Pok Fun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有人說,如果五月天是代表人生,那周杰倫就是你我的青春。

  這樣說沒有太多人會反對,我們這些八九十後總會聽過《我不配》、《蒲公英的約定》、《說好的幸福呢》、《夜曲》等等等等數之不盡的經典,成為了我們年少時的解藥。周杰倫說過:「華語音樂是最屌的。」我絕對認同。儘管看來歐美edm、韓流是勢不可擋,fans在中環high到上晒身一樣,我還是喜愛戴上耳機,獨自咀嚼有血有肉的情感作品。

  周杰倫的成功,當然要歸功於他的天賦,使其創造出那麼多膾灸人口的作品。其作曲能力的厲害,不僅僅是旋律動聽,珍貴之處在於其曲風多變。從最流行的芭樂情歌《楓》,到嘻哈風格的《公公偏頭痛》,再到中國風《髮如雪》,英式搖滾的《一路向北》、《世界未末日》,甚至古典融合現代的《琴傷》、《前世情人》以及仿60年代的《天台的月光》, 每一首都出自他的手裏,神人也。

 

  但要成為一個年代的象徵,單是靠動聽旋律是絕對不行的。聽眾聽歌不單靠耳,還要看歌詞、編曲、看歌手本身的性情。如果一個歌手唱的來來去去也是愛情,那他只會是個情歌王子。

 

  小時候有歷練的人是有福的,你看周杰倫的出身就知道,這一切成就了他的思想,成為他獨步天下的關鍵。所以對我來說周杰倫最屌的,在於他歌曲的題材豐富,涉獵範圍極廣。從以下這些歌詞可以看到方文山和周杰倫這對孖寶,更勝於人的地方在於他們的創作不只是局限於小情小愛。他們對社會問題的觸覺、對中華文化的愛好,以及那種對華人祟洋媚外的不屑態度令我不禁拍案叫絕。從方文山的歌詞,你可以看到他的文采;從周杰倫的訪談間,你會愛上他的性格。

 

  第一首推介:《梯田》(2003)。 這是一首講述社會虛偽、過度發展的歌曲,由周作詞,筆者認為是周作詞的嶺峰之作。文學作品之所以偉大,不是靠如何堆砌優美的文辭,而是來自於作者的經歷和感受。這首歌的歌詞,自然到位,內容寫實,手到拿來,明顯來自他對社會的憤怒,寫出了都市人的通病—「發展就是硬道理」。

 

 

麵店旁的小水溝 留著我們長大的夢 繞過天真 跳至收割期 人們的汗水夾雜著滿足與歡笑 是我現在最捨不得的畫面 也是我另一項參展作品 靠著回憶 畫成油畫 拿到獎狀 有 個啥用 鼓勵你多去回憶是吧 哼我真想撕掉 換回自然 怎麼梯田不見 多了幾家飯店 住在裡面看著西洋片 幾隻水牛 卻變成畫 掛在牆壁上 象徵人們 蒸蒸日上

因地制宜 綜合利用 利用對還是不對 自私的人類 狼不狼狽 破壞自然的生態 會不會很累 你說為了藝術 要砍下一棵樹 醬對還是不對 你說為了裝飾 請問干我啥事 是不是只能用相機紀錄自然拿相片給下一代給下一代回味 可憐可悲 森林綠地都已成紀錄片 聞不到綠意盎然 只享受到烏煙瘴氣 我不能教育你們 我不是你們老師 我不是校長 也不能給你們一巴掌...掌...長...長...長篇大論 你們並不想聽 我知道但我沒辦法 我就是要寫 你們可能永遠不能體會 顯微鏡底下的我們 會更現實更自私 這種藝術 真的很難領悟

https://www.youtube.com/?v=u9J99gB5psc  *P.S.這首歌曲還有一個LIVE版本,無與倫比--->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LxY71vrl6QE

 

  第二首推介:《止戰之殤》(2004)。這是首旗幟鮮明主張反戰的歌曲,方文山作詞。到底創作這些題材是作詞人還是周杰倫的意思,未能證實,倒說是他們共同的理念吧。方文山寫得出,唱歌那個人沒有同感,也是徒然;邀歌那個人浮現題材,沒有方文山,也淪為空想。

 

    孩子們眼中的希望 是什麼形狀 是否醒來有麵包當早餐 再喝碗熱湯 農夫被燒燬土地跟村莊 終於拿起槍 她卻慢慢習慣放棄了抵抗
 孩子們眼中的希望 是什麼形狀 是否院子有鞦韆可以盪 口袋裡有糖 刺刀的光被仇恨所擦亮 在遠方野蠻
 而她卻微笑著不知道慌張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qIZ5MAwbeCg

 

 

第三、四首推介:《雙刀》(2003)、《雙截棍》(2001)。推薦這兩首歌的原因,因為方文山寫出筆者的心聲。生活在香港,身受中共政權壓迫,我們很容易特別討厭愛國主義,「民族」一詞對我們來說簡直是災難。我們討厭共產中國底下那些愛國主義,實際上十分陝隘的民族主義。人要學貫中西,不能陝隘看事物,所以清末才有了洋務運動,有了「中學為體,西學為用」的概念。但一直以來,我也特別討厭那上祟洋媚外的人。西洋人的確對東方人充滿歧視,我們不應妄自菲薄,要對自身的數千年文化有尊嚴的自覺,取瓊漿,棄糟粕。周杰倫常強調,他做的音樂要讓老外對華人刮目相看,他的確做到了。要令華人抬起頭來,不是依杖經濟力量,而是文化! 前者所訴說的,就是東方人的軟弱;後者則令筆者想起了李小龍。

 

《雙刀》: 從天台向下俯看暴力在原地打轉 上一代解決的答案是微笑不抵抗
                  被雨淋濕的唐裝那股嘆息很東方 我看不慣尊嚴受傷家族如此不堪

 

《雙截棍》: 岩燒店的煙味瀰漫 隔壁是國術館  店裡面的媽媽桑 茶道 有三段   教拳腳武術的老闆 練鐵沙掌 耍楊家槍
                              硬底子功夫最擅長 還會金鐘罩鐵布衫  他們兒子我習慣 從小就耳濡目染  什麼刀槍跟棍棒 我都耍的有模有樣
                                       什麼兵器最喜歡 雙截棍柔中帶剛    想要去河南嵩山 學少林跟武當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T4qPsRLjGCY   ;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OR-0wptI_u0

 

第五首推介:《青花瓷》(2007)。又是出自方文山之手。最近筆者買了他一本書,書中他介紹了其詞作中的不同典故出處、修辭技巧,獲益良多。聽着由方文山寫的中國風歌詞,配以周杰倫的歌曲,筆者腦海裏浮現出自己穿着漢服,在江西景德鎮把玩青花瓷的畫面。(笑)

IMG_6333.JPG

IMG_6332.JPG

IMG_6331.JPG

 

 

  性格決定命運。如果周杰倫、方文山不是鍾愛中華文化,又怎會創作出一首又一首的中國風神曲? 若然他們不是憂國憂民,他們又怎能寫得出你我共嗚的作品? 人從小溫室長大,又怎會有《爸我回來了》?  然而,近八年聽杰倫的歌曲,有一感覺——都回不去了。

 

  誠然,傳世文學從來都是這樣出現。現代人要追趕世界的節奏,閉眼爬上千里公車,往往忽略了身邊一直的美好,確是可惜。

 

 

 

Cheng Pok Fun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相隔接近兩個月沒寫東西,不是忙,只是習慣了頹廢的生活,連思考也放棄了。一直不想寫關於自己膝傷的事,不想回想,只能硬着頭皮面對。不過,是時候為自己記錄一下了,也希望告誡朋友,要懂得保護好自己身體,畢竟健康不是必然。

  幾個月前教會比賽,被對手勾腳,正在向前衝的自己整個趴在地上,膝頭落地,GG了——十字韌帶斷裂。

  說真的,十年波齡,好像沒有受傷過,最多是幾天便痊癒那種。所以,比賽之後,不知就裏直接看了個物理治療師,經過幾次治療,就說我痊癒了。於是,便膽粗粗再次上場。踢到一半,便知道根本沒有好過,傷出了。 於是,我知道問題嚴重了,便趕緊去照了磁力共振,結果是:後十字韌帶全斷、前十前韌帶撕裂。

  這是甚麼樣的概念呢?

  原來,斷後十字韌帶是比較罕見的,除非膝頭需要受到大衝力的撞擊,例如撞車、打鬥等;而前十字韌帶撕裂或斷裂倒是挺常見的,足球、籃球運動員的轉向、急停、跳躍落地等動作只要處理不當,其實也會傷及前十字韌帶,在網上的討論和資訊也更多。醫生告訴我的情況是需要進行後十字韌帶重建手術(PCL),手術後需要休養大概九個月才能復出。所謂的復出,於我而言其實是假的,正常人來說,做完PCL的腳也會打折;而我呢? 我的前十字韌帶也斷了一半,醫生說無能為力,除非另一半都斷了,才能為我再做手術,到時又等9個月.......那麼,意味着9個月後「康復」的我也會是個斷了前十字韌帶的「康復者」,但不會是健康的。朋友、醫生都說我未來可以踢球,只是不要太落力而已。可是對我來說,不能盡力的話,這己經代表自己不能再踢球了。

  儘管如此,手術也是必要的事,也就要做了。手術順利的很,3天便出院了。但是,術後的六星期,需要固定器鎖死患腳,並且依靠枴杖走路。因為術後膝頭不能受力,所以右腳一直是懸浮狀態。用枴杖走路的確是辛苦的事,依靠雙臂和上肢支撐。於是這5個星期,便一直賦閒在家,免於受傷,也懶得走路。這幾個星期,辛苦了母親,每天早上為我買早午餐,也為我打點家裏一切,讓我好好休養;辛苦了父親,店鋪少了個人,一人做兩份事,也只有親人能做到這個地步了。

unnamed.jpg

IMG_5784.jpgunnamed.jpg

 

  今天是五月二十日,過了5星期了,膝頭仍是腫脹。 醫生說術後六星期就可以除架,正常走路,未來的物理治療才是真正漫長的考驗。我看着我的腿,不禁問自己:一星期後真的能夠走路嗎?  

  踢球是我的生命一大部份,可是這時這刻的確也沒有甚麼傷感情愁。也許是看透了? 也許,只是我不懂反應。未受傷過的自己,沒想過第一次,就是結束。也許,我們都要學會接受失去。

Cheng Pok Fun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 Mar 25 Sun 2018 00:16
  • 無題

 

  夜幕低垂,傳來一闋美曲,卻能聽出一絲絲憂怨。

 

       來自西邊的孤單,你我倚着窗邊,呼吸着不同空氣。

 

             空氣份外凋零,無謂強忍情緒,讓一切隨風飄去,散落一地。

Cheng Pok Fun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林俊傑,對我來說不只是個明星,而更是個打從心底祟拜、欣賞的音樂人。雖然他涉獵的範疇極多,例如流行服飾、電競,都取得極高成就,但始終不能與其音樂人身份同語。我最欣賞他那份對做音樂的真誠:在唱歌上,他有着無與倫比的唱功,以及細膩的音色; 作曲上, 不需多言,出道15年,那些膾炙人口的歌曲大家都耳熟能詳;編曲上,每張專輯他都在世界各地尋找最優秀的拍擋合作錄製。每一次演出,無論帶着甚麼病痛,總是傾盡所有,他說過:「只要我還有聲音的一天,我就會唱下去。」最難得的是,無論他近6、7年在華語樂壇的成就有多高 (兩次台灣金曲獎最佳男歌手、金曲獎最佳作曲人),總是能保持那份謙卑、低調,與我另一偶像, LIONEL MESSI如出一轍。

 

以下篇幅筆者不打算繼續吹棒我的偶像,畢竟,你們要聽過、感受過,才知道他的好。反而,我想以批抨的角度,否析林俊傑歌唱事業的一些缺陷,如何影響他在華語樂壇的地位。

  

  首先,林俊傑成長於新加玻,於英語學校上學,說英文比中文肯定更多,於是直接導致他的中文水平十分差。在一個訪問透露說過,他二十歲左右初來台灣時,人生路不熟,文化差異極大,而且自己習慣以英語思考,說起中文來十分棘手。筆者認為,這個問題雖然靠着多年的浸淫有所改善,但是相比起土生土長的華人,表達能力真的還差一大截。於是,他在每次接受傳媒訪問時,總是不能口到拿來,顯得有點笨拙,於是回答記者只能以比較官腔和平淡的方式,令寫稿的人不知如何着手,報導吸引性極低。雖然不主張嘩眾取寵,為吸眼球而說話,但相比其他藝人,總能以比較幽默的方式回應,就顯得有點不夠瀟灑。又舉例說,在其演唱會上,他常常喜愛與歌迷交流,但使用的詞語就顯得有點貧乏,來來去去都是「你們HIGH嗎?」、「今晚好多人唷」來充冷場,有時更用一些基本上無人會用的口語例如「熱忱」,感覺仍然是在先用英語思考,再翻譯成書面中文,聽起落總是怪怪的。領袖應該有好的口才,這個缺憾大大阻礙了他的發展。]這個缺點的影響在香港這片賡東話土地放大了,儘管在兩岸已紅得發紫,卻在香港有點格格不入(恕筆者直言感覺香港人不太受落謙虛真誠的人)。

  第二,筆者認為,林俊傑自己在每張專輯想表達的東西都很明確,但表達得十分模糊。先不說他自身的表達能力,我認為公司的宣傳手法十分值得商確。在演唱會取名上,不知為何總是會使用一些極為抽象、少見以及不好宣傳的字眼,如「時線」、「聖所」,這正正反映了這是以英語思維出發再加以翻譯的想法---「TIMELINE」以及「SANCTUARY」。在專輯MV拍攝上,資金不缺,有深度想法,卻常常捉不緊重點,於是就像隨處找個地方對嘴的感覺,少了層感動,如「偉大的渺小」、「我繼續」等MV。在造型上,以前每張專輯都會有一系列同一風格的衣服,配合明確的髮型,於是大半年的宣傳期便讓聽眾對林俊傑有了清晰的形象。但近年筆者發現林俊傑似乎有意無意放棄形象設計,留了一個不太有個性的黑髮髮型,原意應是希望令觀眾更聚焦他的音樂,脫離半偶像派的形象,可惜令筆者感覺有點失去風格。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JwjBbWQs71k 2018《偉大的渺小》MV,完全令筆者汗顏,不知想表達什麼。

     2005-2011的髮型 (從左至右)

2005 林俊傑的圖片搜尋結果   2006 林俊傑的圖片搜尋結果    2007 林俊傑的圖片搜尋結果 2009 林俊傑的圖片搜尋結果 2010  林俊傑的圖片搜尋結果 2010 一百天 林俊傑的圖片搜尋結果

從2013年起,髮型、宣傳服便沒甚大改變和固定風格,影響不知是好是壞,你們認為呢?

2014 林俊傑的圖片搜尋結果

 

 說了些比較外在的因素,以下說的便是關於音樂的事情了。

 

  聽了他的音樂這麼多年,音色以及專輯製作幾乎無可挑剔,樂器都算用得恰到好處,唱作能力登峰造極。只是,筆者發現林俊傑編曲時不太喜歡用鼓,很多歌其實可以用利用鼓呈現更激昂、更好傳唱的音色,他卻反而只用弦樂和個人的歌唱技巧來掩蓋這方面的限制,使我每每不能滿足。例如,《LOVE U U》、《記得》這些旋律超級動聽的歌,實在不應只呈現單純這樣的感覺。當然,他也有使用鼓昇華整首歌曲的時候,例如《浪漫血液》、《生生》等,十分動人,但為數不多。相反,在情歌的編曲上,周董就顯然純熟得多,《最長的電影》、《七里香》、《楓》等,都以鼓穿插了整首歌的起承轉合,十分到位,也是登峰造極之作。

 

  另外,他的唱歌方法多年來都有一直突破,總體來說是一直幾何級進步的。先回顧一下:在2003-2005年間,林俊傑的唱法比較清澀, 唱歌喜愛「撚」音,追求完美無瑕,假音聽起來十分舒適,像「天使吻過的聲音」,但同時被批抨太做作,忽略了情感,也略嫌太娘,不夠男人味,但要注意當時他只是22歲的小子。; 在2005-2009年間,林俊傑經過Michael Jackson歌唱老師Seth Riggs教授「SLS」唱法後, 唱歌突飛猛進,也令他更能掌控更廣的歌路,代表作有《曹操》、《無盡的思念》,但依然喜歡「撚」音; 在2009年,林俊傑過份操勞,導致聲帶受損,經歷3個多月的失聲,也導致他決心要更珍惜所擁有的天籟之聲,於是在2010起,筆者發現林俊傑的聲音比以往更為濃厚,穿透力極強,但畢竟經歷失聲,我認為他的聲音已不如以往般清昕透明。可是,在2010-2018年這段期間,他的歌唱技巧、對歌曲的掌握可謂無與倫比。先後推出的《她說》、《修煉愛情》、《裂縫中的陽光》、《不為誰而作的歌》,口啤極好,又與Jason Mraz、濱琦步、鄭容和、Luis Fonsi、David Foster合作,更兩度問鼎金曲歌王的寶座,成為華語樂壇的天王巨星。可是,值得注意的是,技巧還技巧,歌手要感動聽眾才是首要任務。在2010-2015期間,林俊傑是無容置疑的強大。可是在2016年起,自從參加了大陸節目《夢想的聲音》起,林俊傑便有點走火入魔。要知道大陸觀眾喜愛「兒夜姨野以夜儀野」,為了迎合觀眾,他不時亂飄高音,七情上面的唱歌---這是筆者不樂見的。賺錢就好,不需因此改變唱法吧。見到節目裏的他,不期然想起G.E.M, 心裏百味交雜,很是難受。其實,他在第一季還沒有什麼問題,還讓觀眾看見了林俊傑更大的可能性; 但第二季實在是太誇張了,大家可以搜尋《輸了你贏了世界又如何》、《我們的愛》、《至少還有你》,太OVER了吧......幸好,節目過後,經歷幾個月的沉澱,在最新《2018聖所世界巡迴演唱會》,重新看見踏實、真誠的他,單是這點就足夠感動!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SaQAm1ZjfA0  林俊傑《失戀學》---2003-2005年間的「撚」音唱法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RMsFbQJxNIw 林俊傑《害怕》---2007年,「撚」音之最, 聽得出唱歌技巧有了進步,但聲音偏薄:o)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Ci8welIUNrQ  2013年,筆者最愛的歌,林俊傑《裂縫中的陽光》,由青峰作詞,可見林俊傑的聲音渾厚了,也能從同時期或以後的歌曲聽得見,沒有了以往的「撚」音情況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uIvg2UEcnjs 2016年,林俊傑《你是我的唯一》(夢想的聲音第一季)  還未走火入魔,十分動聽,也是對歌曲掌控頂峰的時期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VlMN_JbEJwI 2017年,走火入魔、為飄高音而飄的林俊傑《我們的愛》

 

 

  林俊傑多年來被批抨總是唱情歌,其實不然,但他出名的的確是情歌,只是情歌太出色了吧。在非情歌體系中,有些是世界級的,例如《曹操》、《不潮不用花錢》、《殺手》,但誠然,同時不少的確未到火喉,例如《街道》、《X》、《第二天堂》、《丹寧執着》。。。。。。其實近年看到林俊傑開始有意脫離小情小愛的曲風,推出過《新地球》、《黑暗騎士》等社會性的歌曲,樂迷是樂見的,就讓我們期待他更多得意作品!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uUCBvw6LDeg  2017年,林俊傑《丹寧執着》,一字總括:怪

 

  

 誠然,筆者是個重視排場的人, 有時看見周杰倫演唱會的舞台、宣傳海報,很是希望林俊傑自己也能在此方面下點功夫,不然實力就有,但總是感覺不夠體面。但筆者清楚知道林俊傑是不會這樣做的,因為他永遠是個單純、真誠的小孩,着重的是內心的感動。世事很奇妙,有着這樣性格的藝人,很可能永遠不能稱霸樂壇,但卻會長做長有,一直能成為你我心靈的「聖所」。

 

 

  

  

 

Cheng Pok Fun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一年總會有幾天是被逼趕PAPER的,可是在此彈丸之地,地方選擇不多,大概就只有家裏、圖書館、自修室和咖啡店。但家裏誘惑甚多; 圖書館與自修室又難找位置,而且真的又焗又臭; 咖啡店除了可以讓偽文青打卡外,實際溫書功效不大。當然,古人「映月讀書」的精神,的確值得我們學習。然而,如果要找一個寧靜而舒適的空間工作,我會首選收費自修室,(當然一年只能去幾次,收費真的不便宜),冷氣、舒適梳化、零食、咖啡應有盡有,在其工作效率其高,晚上回家感覺值回票價。

  筆者不是在做KOL賣廣告,也沒資格 只是忽然想起些東西.......

  在香港生活的朋友都知道,這裏簡直不是人住的,30萬人在輪候公屋,政府卻每年只與建2萬間公屋(計算連同居屋)。。。。。。一間不足一百呎的劏房月租六千起,住屋環境惡劣,蛇蟲鼠蟻是隨套餐基本附送的; 以下是最新的「共享空間」,下面月租叫價$4000,上面平一點,盛惠$3900,一個棺材位。

        Image may contain: indoor 

 

  離奇的是,這些租盤是極度受歡迎的,足見港人之悲哀。

 

  筆者今天發現,原來那些開朝10收晚11半的收費自修室,一個月任去的價錢也只是$2000,我忽發其想,與其給六七千去租一個棺材房,何不二千元租個幾百呎的空間,最多晚上屈就一點流連麥當勞,相信精神狀況會比前者還要好得多。再唔係,報個DEGREE,住HALL,一年咁計都平過住劏房,諗得過。

 

  「善財難捨,冤枉甘心」,是財政司司長「劏房波」的新理財哲學,政府坐擁一萬億財政儲備,新年度的營餘達至千幾億,卻只願拿五百億出來做紓困措施,而其中只有90億是惠及窮人,其實他們真的不怕有地獄麼! 

Cheng Pok Fun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筆者學校每學期都有一星期假期,叫READING WEEK,名義上是讓學生追回學習進度,或者趕功課,事實上,筆者很多朋友都趁機去了趟旅行,或每晚在夜店流連,夜夜笙歌。

 

  今夜我就趁空去看了《1987:逆權公民》,劇情比想像中更緊湊,但導演似乎未夠火候,有些場節本應可更TOUCHING,要不筆者可能已經在戲院哭成淚人,不過題材和劇情已經足夠使我感動至極,十分深刻。

 

  為免劇透,在此就只輕輕描述基本劇情:故事發生在南韓,講述在1987年,南韓當局常以「反共」為由,無理拘捕無辜的市民,高層當權派更經常以此清除政敵,其實說到底也是為了鞏固權力。一次,一批警察在拘捕疑犯後嚴刑逼供,疑犯最終不治。當局刻意隱瞞,卻被一個個不怕死的記者、檢察官、獄警、學生突破重重難關,誓死取回公道,而當局欲蓋彌彰,使公眾逐漸接近真相。過程中,獄警更被南韓當局逼坐電椅; 學生李漢烈更被流彈擊中英勇喪生。事件過後,民眾乘勢爭取民主化,逼使總統放棄親自挑選接班人,不能千秋萬世,只好下放權力。

 

  筆者之所以如此感動,主要是聯想起香港的現況。

 

  民主制度,從來不是完美,更不是什麼烏托邦。但起碼,民主制度能夠彰顯人民意志,更有效避免獨裁政治。當然,實行民主制度背後要有完善法治、自由等基礎,民眾更要有足夠智慧。這些都是常識,不必多說。 筆者想分享的是,每個大家現在所嚮往的民主國家,例如中華民國、韓國,都經歷了一場場血腥腥的鬥爭。。。。。。「拋頭顱,灑熱血」,不是誇張之言,而是每個經歷民主化國家都會出現的事,台灣經歷過「美麗島事件」; 南韓經歷「光洲事件」。 以史為鏡,可以知興替 。香港的反對派,甚至大部份的香港人,卻胡說要和平理性爭取民主。你們根本才是極不理性的一方! 面對中國極權的魔瓜,竟然與虎謀皮,還妄想對方會顧念自己,恩賜民主。民主不是恩賜的! 要恩賜的民主就顯然不是民主,那只會成為極權換了概念,鞏固權力的產物。當然,我相信,絕大部份人都明白這顯淺的道理,只是,「和平理性」這個詞語實在是太吸引了。這些詞語,我會叫做「地球TERMS」,即是那些說出來永遠不會錯,永遠不會引來批抨的說話。比起這些虛偽的人,我寧願他們是開宗明義支持極權,還來得「清高」!要說地球TERMS很易,說實話很難,但要成為一個偉大的人就要有這個「橫眉冷對千夫指」的氣魄。

  歷史是勝利者所寫,這天失敗了,歷史會寫上「暴動」; 成功了,一切會變成「起義」、「革命」。暴力往往是負面的,但不能拿「不要暴力」來作擋箭牌,掩飾自己虛怯的內心。

  當然,香港近年情況更加水深火熱,法院也不能倖免,成為極權的工具。我們這個時候不必以身犯險,反而應該沉潛內斂,莊敬自強,勤力讀書,專注事業之餘好好武裝自己的思想。筆者深信,我們今天努力的事,會在未來成為建立社會的種子。要知道,這片土地,始終是屬於我們的。

Cheng Pok Fun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